马玉涛律师,北京公司律师,现执业于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核心内容: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趋势,已对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增多,我们对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必须有清醒、客观的认识,既不能无视问题的存在,放任各种风险的发生,也不能凡事必提国家安全,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国家之间有竞争
有一些激进的市场派学者完全否定经济安全问题的存在,认为经济行为与国家安全完全无关,对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担忧完全属于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看法其实并不科学。即便在很多发达国家,国家经济安全也往往是政治考量的重要因素。
国际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民族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国际经济中的不平等也经常发生。一些主权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有时甚至要被迫让渡 国家的经济安全。经济的全球化和统一的市场规则是各国发展追求的目标,但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主权国家利益至上仍是主流的价值取向。因此,只要存在国家 间的实力差异和利益冲突,一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就始终存在。
二、外资并购或埋隐患
近年由于一些行业并购案,部分公众对于外资的进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不安感。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正确把握国家经济安全的判断标准,客观判断我国经济安全的现状。
如下要素可以作为判断产业安全的参考标准:是否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是否与人民生活的最基本需要密切相关;产业的技术层次;产业关联度;生态环境因素;是否具有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是否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等。
基础产业如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等,与本土制造业共同代表国家实业发展水平和工业竞争力,并决定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既是国家重要经济利益所在,也是维 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安全标识是:本土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装备程度;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关键制造业和新型工业的发展及其未来影响。
根据上述标准,去年中国社科院赵英领衔主持的《开放环境中的中国经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经济安全处于基本安全状态。整体的国家经济情况,可用;基本安全;来概括。
2004年,由中国发改委和商务部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把外商投资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禁止类很少,在一定程度也印证了我国的经济安全状况。
核心内容:外商参与企业并购的身份有哪些外商参与企业并购的身份一般是国外的母公司、中国境内的独资公司或占控股地位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投资性公司。编辑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外商参与企业并购的身份。
外商参与企业并购的身份:
一、国外的母公司
对于外商直接以国外母公司的身份来进行并购中国企业,一般来说没有特别的主体资格限制。但这种收购方式只被一些中小规模的外商所采用。对于巨型跨国公司来说,由于其有严格的区域投资计划,中国只是其战略布局中的一小部分,很少由其母公司直接来进行并购,而往往通过其子公司来完成并购计划。如美国柯达公司就是通过在中国设立由其占绝对控股的柯达股份有限公司来完成其在中国的收购战略的。
二、中国境内的独资公司或占控股地位的合资企业
外商以其在中国境内的独资公司或占控股地位的合资公司来进行并购是实践中最常见的方式。外商在以此种模式进行并购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关于行业禁入。
中国的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虽然是中国法人,但由于其投资者的特殊身份,因此它在进行投资时就受到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限制。在属于国家限制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中,该公司注册资本中所有外商投资企业所占股本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25%,属于国家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不得做为此类公司的股东或发起人。因此这就避免了外商通过;曲线救国;规避法律的行为。前几年,外商为涉足中国的电信产业,通过设立中外合资企业,然后再以合资企业对;联通;进行投资,形成了所谓的;中中外;模式。但这种模式已被禁止,相关的清算工作已经完成。这种规避中国法律的行为不但给中方,也给外方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对于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并购的资质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均可以成为并购的主体,它在资质上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认缴出资额已经缴足;
已经完成原审批项目;
已经开始交纳企业所得。